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帮爷爷奶奶纠错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899次
    采编/李谊 专家支持/陈英(北京香港国际诊所儿科专家)

    不同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和父辈有着不同的育儿观,在宝宝健康和养护上的一些争论,究竟你们谁是谁非,且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宝宝吃药要按比例,有些药不能随便吃”。

    因为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宝宝生病时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奶奶给宝宝吃退烧药时总是把剂量涨一倍,而且还自作主张的给宝宝吃阿司匹林,她的理由是“吃这个药,孩子烧退的快”。——枫枫妈

    医生建议:这位奶奶的做法有些欠妥。无论哪类药,在给宝宝吃的时候最好按医生指导的剂量。宝宝的年龄不同,他身体发育的程度也不同,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如果药的剂量过大可能会刺激宝宝胃肠道,引发腹泻、恶心等负面影响。

    另外,有些药不能随便给宝宝吃,比如阿司匹林。有些爷爷奶奶认为用它退烧比较快,而且能保护宝宝的心脏。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宝宝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胃疼、破坏肠道粘膜、大脑细胞和肝脏受损等。所以任何年龄的宝宝都不能随便吃它。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也要多多注意,因为抗生素都有不良反应。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使用过多或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很多,不是每次都需要吃抗生素,具体情况需要医生的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合适的剂量和次数喂宝宝吃药。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宝宝现在还不能吃成人食物”。

    我家宝宝才四五个月,奶奶就急着给他吃饭,成分基本和成人吃的差不多。她的理由是:粥里要放一点盐,宝宝吃了才能有力气;煮面汤先用油炝锅,宝宝吃了才不饿。。。。。。——悦悦妈

    医生建议:宝宝辅食不要添加太早,尤其注意盐、油等调味品的使用。通常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4~6个月时。美国儿科学会通过对近20年不同人种的营养调查发现:过早添加辅食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过敏症、高血压、肥胖症等危险。所以我们多次强调,宝宝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严重腹泻、大便里经常有没消化的食物,说明辅食添加的速度有些快。

    调味品,例如盐、油、糖等最好少给宝宝吃。

    除了上面这个例子,还有家长认为“母乳或配方奶够吃,就不用着急给宝宝吃辅食”。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所需的营养分成也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只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最晚在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孩子穿得有点多了”。

    雯雯的爷爷奶奶一直按照“比别人多穿一件”的原则给宝宝穿衣,刚一入秋就赶紧要给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夹袄,甚至在屋里也不能摘帽子。还经常对我说“孩子没感冒,就是因为穿得多”。——雯雯妈

    医生建议:宝宝穿衣服应当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并不是说爷爷奶奶的观点就不无道理,天气冷的时候给宝宝穿暖和点,可以抵御冷空气,防止感冒。但是穿得太多,也会增加宝宝生病的几率。尤其是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差,过多的衣服或辈子的包裹会让宝宝感到燥热,经常出汗,遇到冷空气时,又不能自动调节体温,感冒就会出现。还有一些小婴儿,因为包裹得多,出汗过多,体温过高,在冬天也会出现“中暑”症。

    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可以经常摸摸他的额头、手心、脚心,如果温热说明穿衣合适,如果潮热说明穿得有点多了。适当的穿衣可以提高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锻炼孩子适应温度变化。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为了孩子,让我们统一口音吧”。

    Sam的爷爷奶奶都是上海人,但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来北京定居。我们全家在一起时,他们就说普通话,只有他们和孩子在家时,他们就说上海话。我觉得sam对有些字的发音和理解已经被普通话和上海话搞混了。遇到他拿不准的,就跳过去不说。——sam妈

    医生建议:宝宝语言能力除了受遗传影响,语言环境也很重要。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如果家里语言环境比较复杂,最好能统一口音。宝宝听到一致的发音,才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之后再模仿你的发音。复杂的语言环境,容易让宝宝混淆,不知道该随从哪个,最后往往是有选择的说话,甚至不说话。

    统一口音并不是说一定大家要都说普通话,只要发音一致,即使带点口音也没关系。宝宝到了3岁以后,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再帮他纠正成普通话。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请别用嘴喂宝宝”。

    看到婆婆把嚼好的食物往女儿嘴里喂,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婆婆却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这样一口口喂大的。给她嚼好了,孩子还省事了呢。”——兰兰妈

    医生建议:用嘴喂宝宝吃饭,或者把咀嚼好的食物放在宝宝嘴里都是我们一直不提倡的。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很容易传播疾病,而且食物里的营养早就被嚼的人吸收了,孩子吃到的只是一些残渣而已。另外,咀嚼也是孩子应该锻炼的一项能力,宝宝的辅食里之所以要一些稍硬点的食物,就是为了让他通过咀嚼,锻炼口腔的协调能力,为他以后学习说话做好准备。

    和爷爷奶奶和平相处

    和爷爷奶奶的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抱着理解的态度解决这些矛盾,毕竟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了意见分歧,我们一起咨询医生。每次宝宝体检时,我都是和婆婆一起去。在医生面前我们把各自的意见和疑问说出来,听听医生的建议,矛盾自然就解决了。——凯凯妈
    我把零食藏起来了。宝宝爱吃零食,不爱吃饭,爷爷奶奶觉得吃点零食总比什么都不吃好。于是我把家里的零食全都藏了起来。爷爷奶奶找不到,又怕饿这宝宝,就不得不哄他吃饭。——壮壮妈

    菜谱贴在墙上。一直觉得婆婆给宝宝准备的饭菜太单一,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她确实不知道该给宝宝吃什么,以及如何制作。所以我每天上班前把准备好的菜谱贴在厨房的墙上。——洋洋妈妈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摇篮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