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查查你家益生菌宝宝能不能吃?! |
发布日期:2019/3/1 发布者:zgytzs 共阅48703次 |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年给出的定义,益生菌是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益生菌能定植于人体肠道,并能对宿主产生健康效益,特别是以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而备受关注,但是如果益生菌没选对,服用了益生菌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益生菌产品,要怎么才能为宝宝选择出适合的、优质安全的益生菌呢?
给宝宝选择益生菌时,这三大原则你一定要知道!
一、看菌种菌株
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给0-3岁宝宝食用,一定要看菌种菌株,益生菌是按属、种、株三个层次划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益生菌协会都明确提出益生菌的功效取决于菌株,且益生菌的标示应该包括菌株名。
对于给宝宝食用益生菌来说,国家卫计委三次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名单一共7个菌种包括9个菌株。
①2011年10月24日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5号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有嗜酸乳杆菌-NCFM(仅限用于1岁以上婴幼儿食品)、动物双歧杆菌Bb-12、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Bi-07和鼠李糖乳杆菌LGG、鼠李糖乳杆菌HN001,一共4个菌种6个菌株。
②在2014年6月18日补充罗伊氏乳杆菌1个菌种(菌株号为DSM17938)。
③在2016年6月8日补充发酵乳杆菌CECT5716、短双歧杆菌M-16V这两个菌株。
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存在菌株特异性。
①比如在李桂霞、张日俊发表的《动物源双歧杆菌益生素的研究进展》学术研讨论文中便提到动物双歧杆菌不仅可以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还能有效降低血氨浓度,提高体内蛋白质积蓄、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
②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对BB-12产品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进行了充分论证;
③据资料显示,罗伊氏乳杆菌是具有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反复发作,以及调节肠道功能的益生菌等。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瑞馥说,当前获批上市的益生菌产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于个体差异,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注意找到适合自己的菌株。
据了解,市面上益生菌产品中添加的数量一般都是符合标准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产品没有标示出菌株,对于这种益生菌产品,我们不建议购买给婴幼儿服用。
二、益生菌活性
益生菌是一种活菌制剂,活性是益生菌最基础的必备条件。只有服用进入人体肠道后仍存活的菌群,才能定植于人体肠道内,发挥有效作用,如形成肠道微生态屏障,产生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制约有害菌丛的繁殖,抑制和清除肠道内其产生有害物质和毒素,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
如何确定益生菌的活性,主要看这两点: ①保存条件 益生菌厂家为了保存益生菌活性所采用的特殊方法,比如活性保护技术和益生菌制剂的载体。益生菌具有不耐高温的特点,大部分益生菌活菌产品保存条件是需要低温2-8°保存的,如果保存条件温度过高,比如超过40℃,大多益生菌就会失活,失去活性的益生菌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益生菌了,服用下去的也只是益生菌的尸体,没有用处。
②耐胃酸性 益生菌要到达人体肠道后才能发挥其功效,而考验益生菌的第一步就是要具备耐胃酸的特点,只有耐胃酸的益生菌,在宝宝服用后才能顺利的“活着”到达肠道发挥其作用。
三、活菌数
益生菌要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不仅要是活的,还必须具有一定数量,数量充足的益生菌才能与肠道内其他致病菌竞争生存,更好的维持肠道健康。尤其是对于不耐胃酸的益生菌,到达肠道会有大量损耗,能顺利“活着”到达人体肠道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益生菌。因此,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挑选益生菌时,可以在产品说明书或者包装上标示中了解活菌数量,一般数字越大,其活菌数一般越高,最好是选择高浓度活菌产品。
对于多少益生菌才算达标,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更为权威的机构颁布标准进行规定,但是据我国卫计委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中明确规定: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mL(g)。
所以父母在给宝宝挑选益生菌时不仅要看活菌数量,还应该仔细查看其菌种是否是国家公布的这几款可用于婴幼儿食用的,针对宝宝自身需求给宝宝选择更合适的益生菌产品。另外,针对蛋白质过敏的宝宝,在选择益生菌时父母还应查看配料表中是否添加乳粉,因为乳粉可能加重孩子过敏症状。
小结:选择益生菌时必须要知道的三大原则
1、买益生菌时一定要先看菌种菌株是否是能被宝宝食用的,不同菌株有不同功效,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的。 2、益生菌是一种活菌制剂,具有活性才能发挥有益作用,即看活性。 3、在肠道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活菌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即看数量。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