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鸡内金的妙用:既可消“食”,又可消“石”,还可健脾胃
    发布日期:2020/1/17 发布者:ZHIDA 共阅30451次

     提到鸡内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些情景。那时候,如果有小孩出现食积,孩子的父母就会拿鸡内金粉碎,和入到面粉中或者蒸蛋,让小孩吃了化食积,后来才知道鸡内金取自鸡的胃(又叫鸡胗),是鸡胗内的硬化角质层。现在药店里卖的鸡内金是晒干后的。

      再没有比“鸡内金”更金贵的补品了。这层壳叫做鸡内金,老人们都知道,它是帮助消化的。其实,鸡内金的功效不仅仅是帮助消化那么简单。它是一味中药,也是特别好的日常保健品,而且作用广泛,建议每家每户都要常备。

      单看“鸡内金”这个名字,就知道古人对它有多重视,把它比作鸡身体内的“黄金”。它确实也不辜负这个美名。

      鸡肫,也叫鸡胗,是鸡的胃。鸡内金是鸡肫内的硬化角质层。大家可以在料理鸡的时候,把它剥下来晒干,碾碎后就可以留着用了。你也可以到药店去买。一般在药店买的鸡内金,是晒干后碾碎的粉末。

    鸡内金是调治积食的特效药

      鸡是杂食动物,它吃谷物、草籽,也吃虫子。而鸡是没有牙齿的,吃什么都是囫囵吞枣,全靠胃来消化,可见鸡的消化功能很强大。所以,吃鸡的补益作用主要就是补脾胃。

      光是鸡肉,补脾胃的效果就不错。鸡肫是鸡的胃,它补脾胃的效果更是好上加好。而鸡内金是鸡肫直接接触食物的内层,是负责消化食物的前锋,它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自然是非常突出的了。

      鸡内金能消化硬的食物,所以它调治积食有特效。民间常用它来调治饮食积滞、小儿疳积等。鸡内金能消化硬的食物,所以它调治积食有特效。

      其实,一般的人平时也可以经常吃一点儿鸡内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健脾、养胃、调肝,还能预防结石。

      鸡内金特别擅长软化坚硬的东西,不仅是积食和结石,它对于人体内的一切硬块都有软化的作用,比如乳腺增生的硬块、肿瘤和肝硬化等。

      常吃鸡内金,对于预防这些疾病就有帮助。

     怎么吃呢?药店买来的鸡内金是碾成小块的。如果是自己家晾晒的,把它用擀面杖捣碎就成了。

      鸡内金没法碾得很碎,它很硬,不能直接生吃,要跟着饭菜一起煮过再吃。你可以在做饭的时候,放一点儿碾碎的鸡内金一起煮。比如说,吃早餐的时候,把鸡内金放在粥里一起熬。现在有豆浆机了,更方便,在用豆浆机做五谷杂粮粥的时候,顺便抓一小把鸡内金放在里面就行了。

      要注意,鸡内金不会溶解在水里,它会沉底。所以,喝汤或者粥的时候,一定要从底下捞,这样才能吃到鸡内金。如果没有条件在家做饭吃饭的人,可以用家用的中药粉碎机把鸡内金打成更细的粉末,装在小瓶里,每天吃饭时取出来吃小半勺。

      宝宝积食,普遍有以下几种症状

      ☞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  ☞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 食 的 危 害

      积食常发生在婴幼儿,因为孩子还小并不知道饥饱,家长监管上有所放松,导致孩子在饮食上没有自控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

      面对美味佳肴,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来。

      如果积食不及时荡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却肚子很大,就属于这个情况。

    全家保健,吃鸡内金蒸鸡蛋

      有小孩的家庭,建议四季常备鸡内金,经常给孩子吃一些,健脾助消化特别好。

     给孩子吃鸡内金,煮在汤里孩子一般不爱吃。用鸡内金蒸鸡蛋,不仅好吃,补脾的效果还更好。蒸鸡蛋是最好消化的,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和脾胃虚弱的人。

      温馨提示:蒸鸡蛋羹一定要开小火,蒸好的鸡蛋羹才嫩滑。鸡内金要碾成细粉,口感才好。鸡内金即鸡胗壳,杀鸡时,取出洗净,晾干。晾干后是脆的,很容易就碾碎了。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