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奶粉注册配方制背后:生产资质身价倍增,工厂死灰复燃
    发布日期:2020/2/17 发布者:佚名 共阅46871次


      “终于被救活了”


      “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对我而言真是这样。”王翔(化名)不无感慨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王翔是西北某奶粉工厂的负责人,一年半前,因为一些“不好说出口”的原因,他的工厂被勒令停产。多方奔走之后,仍然无果。正当他打算变卖资产彻底放弃的时候,奶粉新政来了,几乎同一时间出现的,还有工厂的希望。


      王翔清楚地记得,去年国庆节假期之后,就陆续有圈内的人开始和他打听工厂的情况,目的是想通过收购或其他资本合作方式获得他的工厂,进而取得工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资质。“这个资质主要是针对硬件生产水平的,你要有相应的设备证明有能力生产才能获得,也就是‘奶粉新政’里面要求的‘申请人主体资质证明文件’这个材料。”


      根据《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系列(品牌)的9种产品配方。这意味着,原来实行多品牌战略的企业在新规定下能够生产的配方系列将大大减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这种情况下,谁能得到更多拥有生产资质的工厂就有机会申请更多的配方系列。


      王翔的工厂就是某中型奶粉企业看上的标的。从双方初步接洽到收购方实地考察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完成收购整个过程耗时近半年。对于最终的成交价格,王翔不方便透露,只是表示“肯定比卖一堆破铜烂铁值钱得多,关键没白白浪费,终于被救活了,虽然和我没什么太大关系了,但还是很高兴。”


      产能变相增长


      其实,从“奶粉新政”正式实施前的一段时间开始,很多企业就开始做准备了。据一位业内人士和新金融观察记者透露,“据我了解,今年到现在,发生在身边的类似收工厂事件至少10起了。”而国内某乳企中层管理者王勇(化名)则打趣道:“对于原先动辄就百八十个品牌的企业而言,现在不是在收工厂,就是在收工厂的过程中。”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9批次名单公布,有企业已经拿到近50个配方。


      这些工厂中,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处于停产状态的。“有的因为市场萎缩,没有销量,导致经营不善或无心经营;有的是出现各种问题被查封或暂停等。”前述业内人士解释。而现在,因为生产资质成了众多企业想要抢的“香饽饽”,于是,有的直接重操旧业,有的修整一下重操旧业。除了小工厂,“有的大企业原来有很多工厂,随着发展自动地淘汰一些产能,但工厂还在,工厂的生产资质还在,现在重启也无可厚非。”


      从某种角度讲,这些工厂的重新启动变相地增加了奶粉的产能。虽然,有了生产资质并非一定能申请过关,所以工厂到底能不能开工还存在变数。但据王勇介绍,只要有能力去申请的,“一定是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谁也不愿意花冤枉钱。”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也表示,现在的确有很多企业在收购一些有资质的工厂,目的就是在配方注册的时候增加配方系列,“原本以为配方注册制是可以变相地去产能,让一些小企业和一些资质存在问题的企业退出市场,可现在的这种收购,是把产业投资进行升级达到配方注册的要求来进行注册,这却是与当初的设想是相违背的。”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鏖战一触即发


      企业想尽办法多注册几个系列(品牌),原本是想增加营收,弥补原来3个系列之外其他系列无法生产带来的损失,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原来几十个品牌一共做到10亿营收,现在要集中到三个品牌实现,这对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规划能力的要求无疑是更高的。”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但注册的系列越多,等同于又回到了此前的多品牌战略。在宋亮看来,“奶粉新政”下,还想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增加品牌数,实际上是饮鸩止渴。对企业而言,如果不能把所有的资源聚集在品牌上,未来肯定是向下走的。“中国现在已经逐步从渠道导向向品牌导向发展,更多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的发展,这个时候还沿用多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何做品牌建设、渠道创新才是正确的,而不是如何规避配方注册制。”


      同时,他指出,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渠道差异越来越小,线上线下的结合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无论什么渠道都是专业化的方向,“所以重点是做品牌和消费者教育而不是多品牌和渠道推广。”


      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配方注册制还造成了国外产能开始过剩。据宋亮介绍,新西兰、澳洲、欧洲部分国家为了应对中国的注册制也在扩张产能。“整个产能的过剩已经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如果未来跨境购得不到管控的话,中国奶粉市场的价格可能会被破坏掉。”这种背景下,会有企业的盈利大幅下降,“2018-2020年之间,应该是一个去产能、去品牌、去企业的过程,市场的淘汰会更加严厉。”宋亮说。


      对国内奶粉企业而言,真正的近身肉搏即将上演。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