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前后孕妇儿童预防疾病
气温回升天气转暖慎动肝火
惊蛰一般在每年公历3月6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从这一节气开始,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春雷震响,此时节肝气旺盛,人易动怒。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天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所以,惊蛰养生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节气的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随时保持心态平和,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
在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辛温升散的食物,如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黏杂的食物应当少吃,以免伤害脾胃。
随着天气转暖,风寒感冒减少,风热感冒增加。专家指出,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很难分辨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与流感,如果从症状上看,风寒感冒的症状会轻一些,多以咽痛、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流感主要是以高热(38℃以上)、肌肉酸痛为主,呼吸道症状稍轻。“因此感冒病人伴有全身性肌肉酸痛则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惊蛰时节预防多发疾病
1. 防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病毒,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脚软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因此不可小视感冒。预防为主,应适量增减衣着,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闻服用。
2. 防精神病的发生
当气候多变时,容易扰乱人体生理功能,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引发精神活动的异常,导致精神病多发。此时应注意起居的规律性,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歌舞、欣赏音乐、踏青、多与人际交流等等,都可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心情不愉快。
3. 预防“旧伤复发”
所谓“旧伤”,指的是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的扭、挫、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这一时段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另外要注意身体局部的保暖,也可进行局部按摩保健,口服一些通经络的药物等等。
么么提醒:昼夜温差大,儿童和孕妇应防范
惊蛰过后日夜温差大,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春暖花开后,某些野草、树木的花粉在风媒的作用下,向环境散放出许许多多花粉颗粒,并容易成为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么么提醒,儿童和体质较弱的女性以及其他流感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
相关链接:对付“倒春寒” 宝宝适当“捂一捂”
春季宝宝的穿衣之道——要“下厚上薄”
春季宝宝皮肤过敏 除螨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