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接种反应是疫苗特性所致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665次

      为什么接种疫苗会出现反应

      虽然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疫苗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但疫苗对于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因此会有极少数儿童因个体差异而在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可以说,预防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且与受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

      疫苗接种反应分两种

      一般反应 一般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一般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病情轻微,恢复较快(多在1~2天),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置。

      异常反应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

      不同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差异较大。由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临床处置。

      近几年,虽然我国疫苗接种的剂次不断增加,但重度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例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累计接种近1亿剂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9/10万,其中异常反应报告的发生率约为1/10万,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0.1/10万。

      别把偶合症的账算在预防接种上

      预防接种偶合症很容易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异常反应)相混淆。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但受种者或监护人常常认为是由疫苗或预防接种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只有通过详细的调查和专家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其中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例如在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偶合上呼吸道感染,而非疫苗所致。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儿童本身潜在的疾病(如窒息、感染等因素)有关,而接种疫苗不是根本的致死原因。

      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发生率依接种疫苗的不同而异。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例。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规定,乙肝疫苗应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为75%来计算,则全国每天约有350名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

      链 接

      不同疫苗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的研究,不同品种的疫苗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是不同的:

      卡介苗可能引起淋巴结炎、骨髓炎、卡介苗全身播散症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次、0.01~300/100万剂次、0.19~1.56/100万剂次。

      乙肝疫苗 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为1~2/100万剂次。

      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 可能引起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其发生率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

      破伤风疫苗 可能引起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分别为5~10/100万剂次、0.4~10/100万剂次。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