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684次 |
早期教育的年龄时间段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解翠玲指出,早期教育这一概念在教育词典里是没有出处的。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岁-6岁的教育。 早期教育并不是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教育其实就是养成教育,是学习准备状态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作息、自理、卫生、道德、记忆、观察、思考等习惯。解翠玲指出,这些是在传统的早期教育中被忽略甚至是省略的。传统教育将智力开发推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智力的“独尊”地位,排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现在不少父母过早地让孩子识字读书,学这学那,以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小天才为己任。这种盲目的神童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掠夺性的智力开发,它违背了学前教育规律,打乱了儿童身心发育的秩序。 解翠玲说,很多孩子在智力上茁壮成长的同时,非智力因素却是孱弱、不堪一击的。如情感脆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等。所以才会出现大学生要父母陪读,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事情。她指出,人类社会永远都是由两个智力极端的中间态构成的。在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没有与人合作的能力,且自卑、急躁、固执、难以面对挫折,智商再高也难成大器。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